【视频】飞越大美瓮安第二季——玉山篇完整版
发布日期:2020-08-14 16:15 来源: 作者:林安全 解忠洁 杨文胜 浏览量:2909
玉山,东与天文毗邻,南与银盏、中坪相连,西与开阳县交界,北与江界河接壤,镇域面积134.7平方公里,全镇辖7村1社区,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1068人。
镇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自来水厂、中心医院、车站、农贸市场、中小学校、敬老院等一应俱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集农、工、商为一体的综合型小城镇。
玉山社区地处玉山镇的中心,是玉山镇政府和玉山集镇所在地,从小镇上空向南眺望,群山环抱之间,205省道穿过村庄、田野蜿蜒前行,沿途红瓦白墙的农舍像青山脖颈上的一串红玛瑙,分外妖娆;向北,玉山水泥厂耸立天边,给这个美丽的小镇增添了几分工业化气息。玉山水泥厂始建于1994年,为瓮安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公司改制,中国建材集团下属西南水泥公司收购其70%股权,完成了非公企业向国有企业的华丽转身,每年可为国家创造税收8000万元以上。
锣鼓铿锵、芦笙悠悠。这是玉山镇白花村的苗族群众,正在利用农闲时节排练舞蹈“九龙穿洞”。在苗语里,“九龙穿洞”又名“搓梗仔采阿诗”,意为吹芦笙跳玩祭,是苗族同胞在“三月三”、“六月六”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跳的一种舞蹈,2015年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花村里百花开,百花开放幸福来。走进白花村,桃树成林,河水清清,杨柳依依,田野间野花遍地,荷塘里荷叶楚楚动人,荷花含笑伫立,娇羞欲语。草莓园里草莓长势正旺,少了温室大棚的庇护,这里生产的草莓更具自然生态的味道。得宜于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白花村入选“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这里有52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展馆、3000平方米的少数民族文化广场,慢行步道、林间露营场地、垂钓区域也是应有尽有,是一个四季皆风景的美丽乡村。
在村庄南边的高山上,一座红柱青瓦的六角观景台耸立在如刀劈斧削的山顶上。翻过观景台,深溪村出现在眼前。
深溪村是瓮安县城到玉山的第一个村,205省道穿境而过,道路两旁,大棚错落有致,这是深溪村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造的500亩以上产业坝区,坝区总面积1289亩,以种植经果苗木、花卉蔬菜为主。大坝东边,地形下陷形成一个峡谷,峡谷之底,隆起九座形状大小相似的小山,错落有致地依次排列,从高处看,十分温婉秀丽,人们把这个独特的地形称为“一圈关九牛”,并相信它是庇佑村庄的福地。
沿205省道继续向北,青山悠悠,茶叶飘香,一片片茶园在阳光的辉映下青翠欲滴,这是玉山镇举全镇之力,以苟家庄村为中心打造的万亩茶山。茶山下,正在建设之中的大岩水库已见雏形,这座总库容187万立方米的小(1)型水库建成后,可实现年供水293万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
群山延天去,碧波送香来。越过大山,地势 豁然开朗,田垄整齐,土地肥沃。田坝四周,白墙红瓦点缀,205省道车水马龙,路边农家的特色小吃——卷粉,香辣可口,远近闻名。
苟家庄往南,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地形开始变得复杂,神奇的地壳运动造就了这里的奇山异水,留下许多神秘的溶洞,有燕子常驻的燕子岩降龙洞,有生产队曾经用于关牛的关牛洞,还有常年流水潺潺的响水洞。更为神奇的是在响水洞洞壁上,有天然形成的“中火”二字,中火村因此得名。沿小河逆流而上,长228米,高27米的中火水库主坝映入眼帘。中火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机械设备落后的年代,由1390人组成的15个民兵连,经过近3年的兵团大会战建成,水库总库容530万立方米,确定灌面12000亩以上,是瓮安县仅有的3个万亩灌面小(1)型水库之一,至今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部脱贫、东部助力。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在中火村建设了23亩蔬菜大棚,大棚内一年四季蔬菜不断;群山之巅,330亩药用银杏正迎风起舞;占地100余亩的神龙养殖场里,2000余头生猪即将上市;松林间的山鸡养殖场里,1000余只五彩雉鸡正在林间觅食。这些设施和产业,给中火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玉山集镇北边的山崖下,几股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汇成河流,奔向远方。依托良好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新庄村的精品水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殖产业已初见成效,这也是玉山镇打造的500亩以上样板坝区。在新庄村,小龙虾已成为一个撬动农旅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支点,围绕它,新庄村还种植了300亩蜂糖李,引资建起了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的养猪场,并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烤烟、辣椒等产业。
玉山北边,龙蟠村地势低缓,众多地下河在这里喷涌而出,汇聚成龙蟠河,一路欢腾、奔向乌江,充沛的水源也成就了坑底坝600余亩的稻田风光。田坝旁边,有一座高40米、宽90米的天然悬崖——偏岩摩崖,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明将率军攻剿反寇,在崖壁上镌下“记功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蟠村通过引进客商,流转土地700余亩,打造了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庄。七月,农庄内百亩桃园正硕果飘香,登上观景台,百里乌江画廊尽收眼底,乌江把大地一分为二,江水缓缓地从群山之间蜿蜒而来,又静静地从群山之间蜿蜒而去,绘就一幅壮美的山水画。
一河隔两岸、两岸连三地,这里是小开洲村,也是玉山镇、江界河镇和开阳县龙水乡的交汇点。浩渺的江面上,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蓝天白云,美不胜收,一艘轮船让隔河相望的人们不再遥远。这里,群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磷矿,曾经是瓮福磷矿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地之一。由于构皮滩水电站的下闸蓄水,无数山峰被淹没,磷矿也随之被淹而停止开采,并形成了秀美的“千岛湖”风光。
无人机从“千岛湖”上升300米,有着瓮安“红旗渠”美称的岩上大沟,如一条天渠横挂绝壁之上。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小开洲大池、大坪两地村民2000余人守着乌江喊口干的尴尬境地,1972年春,两支24人的开渠队伍,开启了在悬崖上凿壁开渠的壮举,以付出牺牲两人的代价,历时两年多,在悬崖峭壁开出了一条长达823米的“天渠”,彻底改变了大池和大坪两个村民组“滴水贵如油”的状况。
大池大坪陡坡坡,跨出门坎就上坡。独特的地形地貌让这里的人们吃尽了苦头,摆脱大山成为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的愿望。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经过2004年的库区移民搬迁,2012年的生态移民搬迁和2016年的易地扶贫搬迁,400多户群众从这里搬出大山,住进了崭新的“梦想家园”。
如今,“天渠”仍带着当年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在绝壁上欢畅奔涌,“天渠”下的人们则背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朝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