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临近 一起感受少数民族独有的“情人节”

发布日期:2022-08-04 09:17 来源:动静贵州 作者:动静贵州 浏览量:4789

  本周四(8.4)就是七夕节了,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是象征“爱情”的日子,在这一天,情侣们会互送礼物表达爱慕之情,今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对于“爱情”有着哪些浪漫习俗。

  苗族:岜沙“秋千节”

  秋千节是从江县岜沙苗寨里的长辈为了年轻男女相会特意举办的节日,长辈们会亲手编织秋千,编织缠绕的每一步,都代表着对年轻人的祝福。每年在农历六月卯、辰、巳日这3天,村民都要聚亲招友,而村中未婚男女,则以荡秋千的方式,开始寻找他们的心上人,秋千若是荡得越高越久,就越是情投意合。

  布依族:跳花会

  布依族的“情人节”又叫跳花会,在跳花会期间,男女青年一起在草坝上翩翩起舞,坐在河岸边弹月琴、吹木叶,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意。

  侗族:讨葱节

  每年的三月三,是以“葱篮为媒”的侗家儿女的“情人节”,姑娘在河里洗葱,小伙子们则结队在岸边等候,等姑娘们洗好后,小伙子们就过去讨要洗葱篮。情郎得篮后,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八”或“六月六”,在坡上约会情妹归还洗葱篮并对歌,这时候的篮子里一般放有布料,或者糖果,或者丝线,送给情妹表明心意。

  佤族:男青年们“串姑娘”

  佤族的“情人节”来源于佤族先民原始的生活,是不定期不定时一年中常有的节日。姑娘们会选定某一户人家作为聚会地,男青年们相约到聚会地“串姑娘”,这时,姑娘们会为中意的小伙子们梳头,在梳头的过程中,从谈话、眼神、动作中可以断定双方是否有缘,相互传达信息。

  傣族:绣球抛向有情人

(图源来自电视剧:《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傣族的“情人节”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男女青年欢聚在村寨的大树下,分成男女两支队伍,面对面抛绣球,抢到绣球配对成功的姑娘和小伙子,第二天再互赠定情信物。

  白族:蝴蝶泉边的情歌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是白族民间的“情人节”。白族的男女青年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蝴蝶泉边,对唱着情歌,跳着舞蹈。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一旦他(她)的艺术才华受到对方青睐,他(她)就会成为“爱情头号选手”。

一审:赵婧 二审:冉婷婷 三审:李永春 监制:王成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