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关乡:地下变地上 乌金变绿金

发布日期:2022-08-17 19:51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航 实习:尚玲聿 浏览量:4866

  近年来,瓮安县岚关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生态立乡、产业强乡、茶旅兴乡、治理活乡”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强乡提质工程、基础设施补短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民生福祉增进工程、社会治理提升工程”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逐步实现了岚关乡从“地下乌金”向“地上绿金”的华丽转型,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当年村民们靠“煤”吃饭的生活方式,将随着如今的绿色产业重新开始。

  盛夏时节,走进瓮安县岚关乡章阁村,蜿蜒的道路宽阔明亮,道路两旁一片草长莺飞的美景,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温馨的农家小院,基地里的刺梨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金黄的色泽,一派祥和安乐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开。

  但是在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岚关乡章阁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靠山吃山,靠煤吃煤,煤矿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也相对富裕。

  据村民熊仕方回忆,虽然章阁村不大,但是煤矿很多,仅仅是矿工、运输司机,就有一千多个岗位,这还不算其中的关联产业。全村大部分的人都以煤而生,但是也因煤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仕方说:“以前岚关是非常热闹的,有十多家煤矿,每家煤矿有一两百人,但是空气质量差,尘土飞扬。”


  熊仕方当年也是做煤矿生意的老板之一,从1998年开始一直做了十多年。期间也根据相关政策多次经历了煤矿的兼并重组,一直到2012年,熊仕方终于下定决心卖掉自己的煤厂开始转型。

       熊仕方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发展养殖业,于是投资修建养殖场开始了生猪养殖。他说,虽然经济效益和之前相比要小很多,但是风险也小了很多,最重要的是生态环境一天天地好了越来。


  和熊仕方一样,当地村民王兴洪当时组织了一个车队负责给各个煤矿跑运输,煤矿关闭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很迷茫。

        如今王兴洪成为太子参种植大户,承包田土种植了200多亩太子参,虽然没有跑运输的时候收入高,但纯收入也可以达到二十多万元,每年还可以解决一万人次左右的务工,让他非常的知足和有成就感。


       “煤厂关闭了之后,我就改行做农业,我今年种了两百多亩太子参,亩产量达到1200斤左右,今年产值大概在两百多万,我觉得这也是一条新的出路。”王兴洪说。


  转型无疑是痛苦的,不论是村民还是村集体,要放弃不错的收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伴随着煤矿的关停并转,转型发展成了当地干部群众不得不面对的事情。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当地群众已逐渐摆脱了过去地下“挖”钱的失落,习惯了如今地上“种”钱的充实。

  如今,章阁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成为了生态宜居新农村;曾经的煤矿区村民,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生态产业工人,有了稳定收入。

       55岁的吴成兴自2004年开始就在煤矿区跑运输,跑了很多年又赶上好时候,他的高收入惹得不少亲朋好友眼红。后来随着兼并重组、关停并转,煤矿逐渐冷清了下来,煤矿企业急需找出路,工人也急需要找出路。可路在哪里?


  2013年,瓮安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发展茶产业,吴成兴就借助政策的东风,创办起了瓮安县龙平茶叶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

  瓮安县龙平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成兴说:“以前我是做运输的,当时自己买了一个货车在煤厂矿山跑,收入很不稳定,2013年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我们就来种茶叶,比其他什么行业都稳定。”

  经过几年的发展,茶产业收到了回报,资源经济转型为生态经济,不仅收获了效益,更收获了绿色。如今吴成兴的茶园规模发展达到了300亩,看着昔日的废弃矿山变身为“绿水青山”,让他十分感慨。

       吴成兴告诉记者:“以前做煤矿的时候,水、粉尘污染特别大,只要一下雨,从煤矿渗出来的水是黄色的,附近河沟里面的石头也是黄色的,因为河沟里的水含硫很重。现在煤厂关了之后,山林好了,空气好了,水清澈了,产业也起来了。”


       生态环境好了,人居环境也不例外。在岚关乡章阁村,干净整洁的道路,设计美观的小楼和农家别墅整齐排列,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的变化也带动了绿色经济,全村共种植刺梨1500亩,茶叶1200亩,中药材500亩,烤烟900亩,辣椒120亩,精品水稻280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富裕,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11500余元。


  瓮安县岚关乡章阁村党总支委员阮明洪说:“下一步章阁村将紧扣绿色发展这条主线,通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已有的刺梨、中药材和茶叶等绿色产业,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曾经被煤灰困扰的山村历经转型有了蓝天白云,煤矿“断掉”的资源产业链,如今重新接上了生态循环产业链,通过植被恢复,过去的煤矿区也建成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主题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带动着相关产业发挥出了综合效益,实现了煤矿从“地下转地上、黑色换绿色”的产业转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章阁村是岚关乡成功转型的一个缩影。目前,岚关乡已经形成了以茶叶、中药材、生猪养殖为主的三大产业,其中茶叶22000余亩,中药材3500余亩,生猪出栏41000余头,种植刺梨2500亩、精品水果200亩、蔬菜18000亩。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岚关乡将持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努力建设生态农业型岚关,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瓮安县岚关乡副乡长熊国洪说:“下一步,岚关乡将大力实施产业强乡提质工程、基础设施补短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民生福祉增进工程、社会治理提升工程,通过六个工程的实施,努力推动产业布局从地下转到地上,推动产业结构从黑色转为绿色,推动煤矿区从包袱变为财富,走好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

一审:商琴 二审:冉婷婷 三审:李永春 监制:王成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