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翻倍,产值提升!产业协作助力黄红缨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3-11-20 17:50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浏览量:43
6000万元;1.1亿元!
两组数据,诉说着广黔协作助力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提质增效的故事。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研发、品牌营销、茶文化推广、茶旅融合等产业形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绿茶、红茶、老白茶等。
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落户在瓮安县建中镇,拓荒开发12000余亩茶园,发展集约规模化生态农业。其中,黄金芽种植示范基地1800余亩、白茶6000亩、绿茶4800亩。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绿茶(黄金芽、白茶、都匀毛尖等)、红茶、老白茶、黑茶、收藏黄金芽等。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黄金芽茶叶。
“起初只有3条生产线,导致产量也不高。”贵州黄红缨茶叶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李勇说,由于厂房面积受限,所以公司在后期加工环节上一直比较薄弱,这也成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瓮安县建中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黄金芽茶叶种植示范基地,是瓮安欧标茶的核心主产区。
瓮安县建中镇黄金芽茶叶种植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1年,广州市海珠区立足瓮安黄金芽茶产业发展实际,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2197.5万元,在建中镇建设粤黔协作共建产业园,园内配套建设有红茶、名优茶、大宗茶等多条生产线,拓展瓮安县茶叶产业链。
产业园的建成投用,就如“久旱逢甘霖”般,解决了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发展的“燃眉之急”。
广州海珠·黔南瓮安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新的茶叶加工厂,增强了深加工的能力,产量也翻了两倍。”李勇说,公司从2022年3月搬入产业园后,就新投入了5条生产线,产能大大提高了,产值也从往年的6000万元提升到了去年的1.1亿元。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更为群众带来了实惠。
“公司产量提高了,我们的工资也就提高了。”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包装部工人肖留艳说,自搬迁到新的加工厂后,不仅工作环境变好了,她的工资也从每月的30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
数据显示,依托茶产业,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年均劳务用工支出2200余万元,带动人均年增收10000多元。
此外,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广州市海珠区还投入社会帮扶资金100万元,建设茶旅文化体验中心、茶旅大道等,持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按照“农业+乡村旅游”的强村富民发展思路,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农、旅、商、文创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商业贸易、农业观光、农家风情于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
“现在每天都有200余人来观光旅游。”李勇介绍,在协作资金的帮助下,2023年,黄红缨茶旅文化体验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接待能力也逐步提高,开始开门迎客。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亲自体验采茶的乐趣及炒茶、制茶的流程,还可以喝上一杯干净原生态的有机茶。而随着一批又一批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也打响了瓮安县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招牌。
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下一步,公司将紧抓广黔协作发展机遇,在品牌建设、茶旅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瓮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对茶产业的未来,李勇满怀期待。
据了解,近年来,海珠区聚焦产业协作,先后投入财政资金超1.3亿元,在瓮安县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项目54个,遍及全县12个镇街30个乡村(社区),惠及群众4.05万余人。
其中,海珠·瓮安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粤黔协作共建(轻工)产业园先后引进盛世荣创、威凌生物、北洋消防器材等19家东西部协作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8.16亿元。
广州海珠·黔南瓮安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喜人的“成绩”背后,体现了广黔两地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不断探索产业合作新路径,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打造出了“造血式”产业帮扶模式,也让瓮安群众享受到了产业帮扶带来的实惠。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