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万亩刺梨迎来采收季
发布日期:2024-09-14 17:06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妮 雷鸿 罗吉麟 浏览量:142
秋风轻拂,硕果累累,瓮安县各个刺梨基地正迎来刺梨丰收的黄金季节。成片的刺梨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个头饱满的刺梨果压弯了枝头,不仅装点了乡村的秋色,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这些平时在山林间不起眼的“野果果”,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了让村民增收的“金果果”。
9月11日,走进岚关乡章阁村,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仿佛整个山谷都被这丰收的喜悦所包围。刺梨树下,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大家头戴斗笠,手戴手套,十分熟练地挑选采摘成熟的刺梨。
60多岁的代志华是岚关乡章阁村村民,他告诉记者,他将家中2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里合作社,自己选择在刺梨基地务工,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会了刺梨种植技术。
代志华说:“我长期在刺梨基地做零工,修枝、除草、打芽,这段时间在采收,我就牵自己家的马来帮助运输刺梨,200元一天。”
据了解,刺梨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水果,号称“维C之王”,新鲜的刺梨可以直接食用,其味道酸甜适中,口感独特。除此之外,刺梨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等产品。
采购商人陈福民说:“我们以2元/斤的价格收购,运输到贵州威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今天预计有10吨左右。”
随着一袋袋沉甸甸的刺梨被运往村里的收购点,村民们的辛勤劳动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收购现场,经过称重、结算,那些曾经看似不起眼的刺梨瞬间变身为一张张钞票,装进村民们的口袋中。这一切得益于岚关乡章阁村推行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章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仪告诉记者,章阁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了500余亩刺梨,今年预计带动1000余人次就业,每人每天采摘收入在100元至300元不等。
岚关乡章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仪表示:“我们村种植刺梨2000余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500余亩,农户种植1500余亩,与大户合作种植烤烟250余亩,在旱改水项目点种植精品水稻100余亩,今年合作社预计经营性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村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拓宽增收渠道,助力群众增收。”
近年来,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岚关乡章阁村深化运用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三带”模式,以逐项明责、精准减负、提能增效为抓手,因地制宜谋划强村富民产业,着力提升村级发展动力,实现产业发展有盼头,群众增收尝甜头。
9月12日,在永和镇白水河社区的刺梨基地,一颗颗金黄的刺梨鲜果挂满枝头,刺梨的清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装袋、称重,看着大颗大颗的刺梨“金果”,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猴场镇草塘社区居民高正其告诉记者,一大早,他就和妻子来到基地采摘刺梨,公司安排专车负责接送,来这里务工也很方便。如今乡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高正其说:“今天早上我们夫妻两个人采摘了近400斤,下午还要继续采摘,可能收入两三百元。”
据了解,刺梨的植株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耐寒、耐旱,是一种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植物。永和镇白水河社区平均海拔1100米,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刺梨在这里得以繁茂生长。永和镇白水河社区通过“社区+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利益联结模式,在符合刺梨收购标准条件下,实施刺梨保底收购,实现加工企业与基地分工协作、合作共赢,切实保障农户收益,有效提升了农户发展刺梨产业的信心。
永和镇白水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绍东表示:“白水河社区现共栽种了刺梨1300余亩,带动群众务工600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人均每天务工收入160余元。我们采用的是‘社区+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当天采摘后刺梨在第一时间送到瓮安加工厂进行加工,保证了刺梨的新鲜。”
据了解,瓮安县共种植刺梨10930亩,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建中镇、永和镇、岚关乡。下一步,瓮安县将继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振兴“五大振兴”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落在实处、奋发赶超,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