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瓮安 | 红军水马

发布日期:2024-12-20 09:14 来源:猴场会议会址 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猴场会议会址 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1255



红军水马

  1935年1月,乌江两岸的天气大雪纷飞,江水刺骨,寒气逼人。黔军在乌江北岸关口和沿江修满防御工事,架起枪炮封锁江面,将江边所有木船和可以做船的材料统统搜走,妄图据险扼守。
       这意味着,红军没有任何渡江工具。
     战士杨玉宝当过篾匠,他生在江边,放过木排,常用竹子编成篾绳绑扎木排,竹篾在水里浸泡时间越长越扎实。他看到江边那绿茵成片的大竹林,眼睛一亮,想出了用竹子编竹绳的办法。绳子问题解决了,桥用什么材料架呢?一排排长李景富是江西人,生在赣江边上,想出了竹排渡江的方法。
     于是,全面开展扎竹排的战斗开始了,大家把几根竹子并排在一起,每根竹子的两头和中间都用凿子打一个眼,然后用小竹子穿在每根竹子中间,并用竹绳捆紧,使他连成一个整体。竹排的一头用火烤一下,竹子变软,用力弯成一个角度,活像一艘艘小船,这就是敌人称的“红军水马”。

     红军战士把 “红军水马”放在江里,由于水太急,“红军水马”浮在水面,水浸过竹排表面,人上去向江对岸横划十分困难,湍急的流水很快将“红军水马”冲到下游去了,于是他们用竹篾编成筐,在筐里放石头,再在筐里的石头缝里插竹叉,石筐沉底后,竹叉插在河底的石缝里,“红军水马”就有了锚。

     红军通过“红军水马”架起的浮桥,抢渡乌江,甩掉了围追的敌人,打垮了堵截的候之担的部队,创造了红军长征的奇迹。


编辑:张海霞(见习)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