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三合村:精准施策让“后进村”挂上“前进档”

发布日期:2025-01-22 17:47 来源:黔南日报 作者:黔南日报 浏览量:1094

  “这一年来,我们村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组路由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道路两边的路灯亮起来了,河道两岸升级后更美了。”近日,在瓮安县平定营镇三合村年终总结会上,提到后进党组织的整顿提升前后变化,村民纷纷点赞。

  2024年来,为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三合村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通过加强村“两委”思想教育、实施“培苗计划”等措施,让“后进村”挂上“前进挡”。

  加强思想教育   强学习治“后”

  “三合村之所以后进,究其原因是思想滑坡,党性不强。”近日,在三合村“两委”工作总结会上,村党组织书记刘勇材分析道。去年4月,瓮安县集中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平定营镇三合村因“班子运行不畅、导致部分工作滞后”被纳入“后进党组织”整顿。

  只有把散乱的班子拢起来,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起来,才能让“后进”变“后劲”。

  村党组织书记坚持从抓村“两委”成员的思想教育入手,将政治忠诚和党性教育贯穿于村干部思想教育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组织村“两委”成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务知识、政策业务等知识,通过交心谈心、悉心指导、外出学习、解决困难,潜移默化帮助村“两委”成员提升工作能力。

  班子拢起来了,党员作用如何发挥呢?村党组织书记坚持从党课入手,结合党员和村情实际认真备课,从“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讲到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一场场、一段段,讲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会后,常态化组织党员到猴场会议会址、舒葆初故居参观学习,回顾历史、重温誓词,让团结奋斗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同时,组织党员观看酒驾、醉驾等警示教育片,用好用活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实施“培苗计划”   强班子治“弱”

  三合村把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作为后进整顿提升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培苗计划”,通过精细选、跟踪培、搭台练、导师带等措施,推动村级后备力量提能提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三合村紧盯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通过考察合格保留、推荐比选挖掘、在外能人回引等方式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名;按照“老带新、强带弱、现任带后备”原则,从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离任村干部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导师,开展“师徒式”帮带、“跟踪式”培养。

  通过跟岗学习、一线锻炼等方式,在村级设置党组织书记助理等岗位,在后备力量中选出优秀人员到乡镇跟岗学习,参与信访维稳、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矛盾纠纷调解等重难点工作,通过在“事上练”提升经验,逐步成长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2024年,共有2名“跟岗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村级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探索多元共治   强服务治“乱”

  “我们刘家堡塔边河道两岸都是垃圾,每次走过去都发出一阵恶臭,村里面知晓后,统筹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1个月的治理修缮,现在河道美了,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去河边散散步。”三合村联户长彭光宏笑着说。

  据悉,近年来,三合村聚焦污水横流、电线乱拉、车辆乱停、垃圾乱倒等基层治理问题,秉持多元共治理念,整合农村党员、退休老干部、村民组长等力量,找准最大“公约数”,塑造联建治理新格局。

  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召开群众会、院坝会,聚焦红白事大操大办、垃圾乱丢乱倒等突出问题与群众详细协商讨论,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办、村事民治”,让乡村治理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坚持找准找实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硬化道路3000余米,新建(维修)太阳能路灯400余盏。经过村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让“春有白花秋有月、夏有清泉冬有雪”照进了现实。

编辑:商 琴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