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瓮安的多维绽放——写在《瓮安文学作品选》首发之际

发布日期:2025-04-01 10:39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雁翔 浏览量:622

  不是每个清晨都能掏出欢腾的阳光,引领雍江的浪涛与半月山的春意,共同见证眼前的这座千年古邑,通过文字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天空下绽放出璀璨的文学光芒。作为贵州、甚至中国文学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坐标,瓮安文学正如一支多元的花蕾,既有传统小说的浑厚底蕴,也有现代诗歌的先锋锐气,更不乏散文创作的温润情怀,特别是于骚体裂变而潇洒自然的辞赋。请允许我把《瓮安文学作品选》融入骨肉与思想,穿越《史记》,把战国穿在身上,仗剑呼啸,门客自荐,掀开黔中瓮安的文学秘境。

  近来,我在读博厄斯的《原始艺术》,段孚义的《无边的恐惧》。正在这个时候,《瓮安文学作品选》成书了。我读了半个世纪的书,才发现书也有自己的社会,比神界,它走路脚沾地,有响动;比人间,它有比 AI还敏锐的反应、更清晰的思路。只要输对了密钥,它可以忽略了外套,与欲望独处于密闭的时空。

  我开始找三本书之间的联系,虽说成书的地域、时间、设定异彩纷呈,但它们的联系是明显的。我穿过众多书斋,直到我抽出韦勒克和沃伦共同撰写的《文学理论》时,见到了捧在掌声里的《瓮安文学作品选》。《文学理论》语气坚定地对我说:“‘文学史是社会史的一部分’,唯有将文本置于文化坐标中进行宏观解读,同时以客观描述夯实根基,才能真正地揭示文学作为‘人类灵魂镜像’的深刻价值。”我从《瓮安文学作品选》中找到了原始觉悟、生活批判,也找到了恐惧的核心、敬畏的极限。得益于辩证法对我哺育,从两本书的视角去对一本书进行研究,我储蓄的词语和句子已经排起长队,显得急不可待。

  正如我在《瓮安文学作品选》序言里所说:“时代随身携带的创新、突破、振兴和繁荣,给瓮安文学以载体,像神话中酷似山峰的手臂,瓮安要想把一方文学举过头顶,不光需要手臂,还需要无边无际的思考和活力,因为思考和活力有足够的时空,仅是它们的缝隙就包孕着诉说不尽的未知。相信了未知,惊讶于瓮安正在猛长的爱情梦想、生命感悟、生活元素,以及核心倾向、时代精神,愉悦于群体聚拢,彼此拔节,訇然中开,瓮安的认知和判断构筑了瓮安文学的崭新印象。”

  小说类限于授权,《瓮安文学作品选》只选了10个作家的作品。冉佳佳是90后,年轻是当然的,般配瓮安的小说。她的《正值青春佳年华》追求虚实结合、场景夸张、烘托叠加、玄幻渲染等手段来实现小说的审美。当然,冉佳佳不是孤立的,周遭给她底气的还有左华仁、聂其康、熊焱、犹永均、娄福红等。特别是小说《风铃》选入《小说选刊》并获得省、州的奖励,瓮安文学将小说的风铃举向时代的风中。

  诗歌类的20个诗人,只是瓮安诗歌之一斑。当诗人张世德的《空椅子》在《诗刊》亮相时,中国诗坛记住了一个独特的“意象”——贵州瓮安。诗坛评介《空椅子》:“意境悠远、气势壮阔,化无形于有形,寄哲思于无物。”而在《星星》诗刊上,诗人李飞的《星空是娘绣出来的》正散发着另一种魔力。我可以叫李飞为“绣星人”,他的诗,既是对非遗文化的诗意活化,更是对母性光辉的崇高礼赞。当传统与现代在诗行中碰撞,我看到的不仅是文字的创新,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良性转化。“儿时,最美的记忆/是看娘在月光下,纳鞋头/从鞋布上拉出针线/娘的手总是向上,向上斜斜地绣着天空/后来,我们便看见了满天的针脚,和一鞋的星斗”。诗人的感情就是瓮安文学的感情,总是阳刚里面见温柔,豪爽之中含细腻。我要倡导本土所有诗人,手持“空椅子”,做个“绣星人”。

  瓮安是个文学英雄县,暂且不表“黔人两大诗宗皆瓮安人也”,也不称道集作家与将军于一体的陈靖,单说瓮安从中国一千多个县中挺身而出,勇夺“中国辞赋之乡”,使人联想万军之中直取上将首级的枭锐。当古雅守韵的辞赋邂逅黔中山水的密码时,脚下的土地站起来一群辞赋人。他们穿西装玩手机,懂外语用AI,俯仰之间,肖开茂便以《乌江赋》的浪涛雕刻出陌生又熟悉的时代繁荣,刘忠信推开《美室铭》的雕花窗扇,激越儒雅性情,营造幸福氛围。李俊将《瓮安五中赋》投向琅琅书声之中,描述瓮水芳泽,文脉永继。还有黎明、赵平、刘兴旭、李自镇、犹永俊、宋泽贵、沈波等辞赋家,将乌江纤夫的号子、灯夹戏的唱词,甚至喀斯特岩层的万年沉积都转化为赋体的节奏单元。当激情韵律遇见牂牁沿革,当汉代大赋的铺张扬厉碰撞瓮安的山歌对仗,传统辞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辞赋审美,韵律和谐,金句叠加,名言争艳,让辞赋不再是“文字世界的粉饰族”、不再是“置物架上的青铜器”、不再是“香火板板的粑粑”,而成为亲吻古邑爱情传奇的诗意月色,成为轰鸣瓮安风光上空的激情飞机,成为流淌黔中山水之间的活态史诗。

  散文的原始观念,无不出于社会整合、信仰表达、历史记录、生存适应、思想审视等,散文序列聚拢了22位作家的作品。从陈靖的《这个弯不能拐》,到罗兴武的《猴场轶事》;从黎星湖的《草塘石林》,到刘永州的《清闲与忙碌》;从赵平的《老家年味》,到龚炜的《硬座车厢》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都是直击现场,感情真挚,讲述苦乐,反思生命,升华生活、维系家国的灵感触发。像北美纳瓦霍人的沙画一般,遵循严格的宇宙方位布局,体现其对空间的维度认知。其中也有胡朝相的《南瓜蜜》、瞿远伏的《难忘的小土屋》、曾祥松的《非宾客不重肉》、瞿远恒的《子规声里雨如烟》、周双林的《飞出山凹》、傅朝骥的《古邑春色关不住》、石毅的《玉屏记事》、丁欢的《错觉》、董忠远的《家有老太》。如果把瓮安的散文比喻成一条扁担,我指望它的正面和背面都写满了唐诗。迎着鲜嫩的照耀,我们一遍一遍地背诵,直到山河苏醒又沉醉,沉醉复苏醒。

  要知道瓮安文学的温度与广度,我们就加入“青石板上跳动的晨雾”与“大数据园区流动的光影”形成的奇妙对话,我们就增强山野轶事与时代脉搏的交织共振,我们就保持扎根土地又仰望星空的写作姿态。

  从《诗刊》到《星星》,从《贵州日报》到《光明日报》,从官方平台到自营主播,从小说到现代诗,从宽泛的题材到独有的抒写,从玄学灵感到严谨研究……瓮安文学正在构建一个立体的精神坐标,既有对传统的深情回望,也有对未知的勇敢探索;既有个体命运的细微书写,也有时代洪流的宏观观照。当凝视《瓮安文学作品选》时,我们不光面对了原始文化语境,更要接受恐惧激励下的深层隐喻;我们创造的不仅是黔中大地的山水画卷,更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图谱。

  犹如陷入了《百年孤独》的环形叙事,我们的希望循环往复,千年万代,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留下属于瓮安的独特印记。

编辑:商 琴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