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界河镇:茯苓基地采收忙 林间种出“金元宝”

发布日期:2025-04-20 16:10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仁妃 王媛俪 浏览量:109

  4月16日,记者来到江界河镇龙塘村茯苓种植基地,只见农户们手拿锄头分散在林间,小心翼翼地从土里挖出一颗颗饱满的茯苓。这些茯苓表皮棕褐色,外形圆润,犹如一个个“土疙瘩”,但在村民们眼中,它们却是实实在在的“金元宝”。

  “老板前年开始种茯苓,我就一直跟着他做工,从削树桩、种菌包等,工资开得还是算可以的,大概每天120元至200元。我跟他学了技术,自己也种了一些。”龙塘村村民吴荣忠说。

  龙塘村茯苓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小进说:“2023年至2024年发放工资大约23万左右,现在固定工人大概是15个左右,流动工人大概是50个左右。”

  为了在家乡种植茯苓,陈小进提前做足了功夫,在2022年至2024年先后到湖南、安徽等地,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基地种植规模从2023年的300亩,持续扩大到今年的2000多亩,预计产量20万斤。

  不仅如此,今年基地在种植的基础上,引进了茯苓加工设备,延长了茯苓产业链,不仅能更好地保存,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充分提高了产业效益。

  现在,采收后的茯苓直接运往加工车间,经过蒸制、削皮、切块、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茯苓块色泽洁白、质地坚实,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据了解,茯苓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在医药市场和保健品领域都备受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龙塘村茯苓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小进说:“加工茯苓产业比原先卖鲜茯苓的时候,收入可以提升30%左右,今年总收入大概100万元。”

  江界河镇龙塘村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为根基,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机遇,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深挖林下中药材价值,把砍伐后剩下的松木桩作为培育基底和养分来种植茯苓,“变废为宝”发展林下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我们通过固定资产盘活带动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种植茯苓、淀粉薯,村集体经济今年大约收入20万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的发展,引进先进加工技术,拓展销售渠道,让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龙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全秀说。

编辑:王媛俪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