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党群阵地变“多功能人气会客厅”
发布日期:2025-04-21 17:51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政 李俊宏 浏览量:793
“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功能和设施都非常齐全,儿子放学后在这学习、玩耍,我在旁边练瑜伽,就跟回家一样。”居民李女士对瓮水街道新庄社区的改造成果赞不绝口。曾经的行政办公空间,如今成了服务居民的“多功能人气会客厅”,这个转变正是瓮安县城市社区党群服务阵地“空间换服务”的生动缩影。
瓮水街道南东社区托管中心
近年来,瓮安县为破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机关化”“行政化”问题,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功能复合”的理念,盘活阵地空间资源,全面提升服务温度,拉近党群距离,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变服务阵地为群众“客厅”。
拆物理屏障筑情感纽带
“现在推开社区大门,满满都是生活场景,氛围越来越温馨了。”花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明江说。在瓮水街道花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升级为覆盖康养理疗、服务代办、图书阅览等8个服务场景的综合性民生服务阵地,居民推门就能享受义诊、泡脚、阅读等便利服务。
瓮安县以群众需求倒逼阵地转型,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的原则,统一拆除行政化隔断,腾退低频服务场地。按照一室多用、服务叠加的思路,通过图书角叠加亲子阅读、会议室兼容技能培训等空间复用模式,全县阵地服务面积扩大2.6倍、服务功能区配建率提升33%,实现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备、环境氛围更温馨、载体活动更丰富、服务群众更贴心。
瓮水街道花桥社区中医理疗驿站
转供给逻辑强服务黏性
在瓮水街道南东社区,孩子谁带不再犯愁,社区通过“低租金+收益分成”引入专业托育机构,家长每年只需支付不到市场价一半的费用,破解了“服务缺资金、群众嫌价高”的难题。
瓮安县打破“单向供给”传统模式,建立“社区搭台、群众点单、市场主体唱戏”服务流程,通过按需比选、自主匹配,精准对接群众高频需求。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建立“公益+市场”运营机制,通过公建民营、场地置换、收益分成等方式,引进专业机构入驻党群服务中心,共同运营共享食堂、养老中心、托育中心等20个可持续低偿服务项目,实现党群服务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市场化服务供给量同比增长3倍。
强区域联动破资源瓶颈
“孩子放学后到社区学堂写作业,有专业老师免费辅导,比去培训班强多了!”映山红社区居民陈阿姨点赞的“家门口福利”,背后是县级“资源下沉”的组合拳。
聚焦资源下沉不足、服务力量不强等问题,瓮安县委组织部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深化党组织共驻共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整合教育、卫健、民政、群团等领域优势服务资源,推动中医理疗、儿童课后辅导、矛盾调解室等12项公益服务常态进驻。建立社区“微服务”项目领办机制,通过街道社区统筹、县直部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联合举办红色教育、技能培训、党群联谊等公益活动100余场次,实现场所设施共用、力量资源共享、社区服务共抓。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