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文峰时评丨“紧日子”里见担当

发布日期:2025-06-23 09:40 来源:山水黔南 作者:山水黔南 浏览量:16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当“过紧日子”从政策要求沉淀为治理自觉,考验的不仅是基层干部的“钱袋子”,更是他们的“脑瓜子”和“心窝子”。

  艰苦奋斗不是喊口号,勤俭节约应有真章法。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精打细算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艰苦奋斗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一场关于“俭”与“效”的基层治理辩证法,需要我们书写答案。

  “会省钱”才是真本事。有的干部把“紧日子”过成了“苦日子”,民生项目能砍就砍;有的却把“紧日子”过成了“巧日子”,比如,某乡镇改造旧办公楼当民宿,不仅实现了闲置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某乡镇干部直播卖滞销山货,从主播到客服、从打包到售后,不仅省下运费还富了乡亲。过紧日子,不是捂紧口袋不花钱,而是把钱花出“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老传统”要有新算法。艰苦奋斗不是回到“新三年旧三年”的年代,有部门领导算过一笔账:用电子台账代替纸质材料,一年省下几千张纸;拼车下乡、视频开会,交通费可砍掉四成。当“云上办公”遇上老传统,省下的不仅是经费,更是为民服务的效率。新时代的勤俭节约,应该有“旧瓶装新酒”的巧劲。

  “抠门账”连着民心账。在群众眼里,干部办公室的空调温度、食堂的菜单变化都是“风向标”。比如,某乡镇政府取消年会聚餐,省下的钱给留守儿童装路灯。这些“抠”出来的温暖证明,干部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

  一分一厘都关乎民生冷暖。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过“紧日子”,既要传承“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实作风,更要发扬“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治理智慧。当勤俭节约成为习惯,精打细算化为自觉,干部,才是群众信得过的当家人。

编辑:赵 婧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

2.自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作者,同时不得歪曲、篡改原文及标题,摘录时不得违背文章原意;

4.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