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富乡村,瓮安村干部学历提升蜕变记
发布日期:2025-07-08 17:41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韦东良 卢泰铭 浏览量:87
7月4日,在瓮安县岚关乡章阁村干田坳组的500余亩刺梨果园里,漫山遍野的刺梨花早已不见,一个个果子挂满枝头,村党总支书记朱仪带着村干部仔细观察着果树长势,确保两个月后的丰收。
“刺梨长势很好,看来今年又能壮大一波集体经济了。”朱仪告诉记者,脚下这片曾被大家认为的贫瘠土地,如今正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聚宝盆”。“多亏参加了县里的学历提升计划,圆了我的大学梦,学了知识开了眼界,才能为家乡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瓮安县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围绕“强双基”目标,大力实施学历和能力“双提升”行动,引导全县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2023年,朱仪报名专升本学历提升,当年5月被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成功录取。
通过深入学习,朱仪的组织协调、统筹决策等能力不断提升,在村级事务中掌握团队建设、资源调配等方法越发熟练,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于是他大胆创新、寻求突破,在当时开展驻村工作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贵州省都匀公路管理局工会主席欧阳克镇的帮助下,协调章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承包了之前因缺资金、缺技术、缺管护而导致收效低微的刺梨产业,并邀请贵州大学专家点对点培训,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组建产业技术指导队伍,让闲置的土地重新长出了金果果。
这两年,朱仪运用学到的知识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努力。如今,章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管护500亩刺梨的基础上,种植水稻70余亩、烤烟250余亩,村集体经济从2022年的23.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00.99万元,实现翻倍式增长。
“以前守着穷山沟没主意,现在学了知识开了眼界后,才知道石头缝里也能刨出金!今年我们村合作社又流转承包150亩茶山,预计增加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朱仪的蜕变,正是瓮安县“双提升”行动中一个鲜活缩影。
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的村委委员骆孝书也是得益于此。“我在这里工作12年了,以前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在工作中做起事来有些吃力,‘双提升’平台让我有机会提升学历,后面再与群众协调沟通、宣传政策更加得心应手,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大学梦。”骆孝书笑着说。
“瓮安县制定出台《瓮安县村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五年实施方案》,对全县110个村(社区)756名干部和953名后备干部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专业需求进行摸底排查,精准掌握‘学历提升’计划院校及报考专业的选择,做到提升针对性强,突出结果导向。”瓮安县党员服务中心副主任董正祥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瓮安县采取鼓励提升本科学历、遴选提升大专学历、兜底提升中专学历的方式,与黔南开放大学、黔南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联合开设农村行政管理、法学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推行集中与分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农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有效满足村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在学习时间上的个性化需求,破解“工学”矛盾。
同时,瓮安县按照“个人承担50%+单位承担50%”学费资助标准,动员村级干部参加“高升专”“专升本”学历提升班,全县大专以下中青年村级干部参加率达80%以上。通过升学历、拓眼界、增才干,有的放矢选修专业知识,有效激发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潜力,持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