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有个“中医村”,游客来了不想走!
发布日期:2025-08-27 15:32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韦东良 卢泰铭 浏览量:42
“多彩贵州,爽爽黔南。欢迎大家,咱们这里是贵州铭德中医村,这里是吃住养育一体的康养宝地。”8月15日清晨,瓮安县岚关乡岚关村前上组的空气中已氤氲着药香,“铭德中医村”的庭院里,主播们正在通过直播间与咨询的网友交流,讲解着“中医村”的各类项目。
一旁的中医馆内,几位老人正悠然享受理疗服务;院落中,飘散着艾草和当归的混合香气。这是八月的一个普通日子,却处处透着不普通的生机——短短一个月的试运营,这个乡村康养之地已吸引了上千名游客。
84岁的青岛游客陈玉杰在女儿的搀扶下走出理疗室。“在这里大夫给我调理的身体松快多了!”她眯眼笑着,“我随着女儿来到贵州旅游,这里山好、水好、人好,什么都好。原本只想住一个月,结果一待就是 9 个多月。”
“中医村”的诞生源于一个孝心故事。负责人王维旌,与发小白清伐、冯松、王沛一直在外经营直播电商公司。去年春节,王维旌父亲生病,几个发小回来探望时,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居多,不少人受风湿骨病、脾胃失调等乡村常见病症困扰,却总想着 “硬捱过去”。于是,大家便萌生出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家乡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还结识有中医理疗领域的朋友,为什么不建个“中医村”?
想到就做,王维旌和几个发小通过直播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青岛的刘敏华、重庆的邱长路、山东的张国平等共五位拥有丰富理疗经验的专家纷纷响应。
“我是重庆人,在抖音上看到这里有建‘中医村’的打算,就想来贡献一份力。既能做公益,还能把理疗技术传下去。”理疗师邱长路告诉记者。
理疗师刘敏华的故事更添温情:“以前我父亲身体不好,于是自己从2007年开始学中医理疗相关知识,还考了康复理疗师资格证。在直播看到白总建设‘中医村’为老人进行健康理疗的想法,让我想起了已去世的父亲,内心受到触动就决定过来。”
理疗师张国平也笑着说:“看着大家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能为乡村多尽一份中医力量,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有了“班底”,王维旌信心十足。他与发小一起投入300万元,以祖宅为基地,建起融合古朴药柜与现代诊疗设备的“中医村”,岚关乡政府更鼎力相助,协调30余户村民将100余间闲置房改造成星级民宿。
“中医理疗全免费,民宿50元/晚,三餐25元封顶,75岁以上老人食宿理疗分文不收!针对乡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脾胃失调等,运用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康复理疗手段,为大家制定个性化理疗方案......”7月下旬,“中医村”开始运营,直播团队将山居康养日常制成短片,吸引全国游客带着家人蜂拥而至。如今,中医村单日最高接待量超百人,已有60余位游客选择长居于此。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关中燕已住了十多天,她漫步在葱郁的山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贵州生态好,绿色食物和宁静环境,让我身心舒畅,住半月才花千把块,值!”她感叹道,原本计划短期停留,如今却不愿离去。
“未来,中医村计划引进更多特色疗法,结合直播推广,打造一个‘用中医传播爱’的平台。”负责人白清伐说,让每个人都能在青山绿水间,收获健康与希望。
“我们将进一步助力‘中医村’建设,引进更多特色疗法,让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岚关乡组织委员蔡明奎说。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