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支伟:再难的事,别忘给“王爸爸”打电话”!

发布日期:2025-09-12 11:20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瞿远恒 浏览量:95


        “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狄再桃啊!”


8月28日,瓮安九小教师王支伟翻开手机,看到一条来自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大河二小学生的微信留言。那是曾经对数学提不起劲的女孩,如今在字里行间细细诉说着自己“为做题放弃课间、深夜刷题”的变化,还满怀感激地写下:“是您让数学课变得有趣,也请您别忘记我的名字。”


这一条来自学生的留言,像一面小小的镜子,映照出王支伟12年来的从教足迹:从瓮安到三都,从课堂到生活,他用“不言苦、不言累”的坚守,做学生口中的“王爸爸”;用“化枯燥为趣味”的智慧,点亮两地学子的求知心;用“为孩子奔走”的热忱,撑起困境学生的希望。如今,“瓮安县优秀教师”的荣誉加身,正是对他“以爱育爱、以行践知”最好的见证。


1.jpg


再难的事,别忘给我打电话


“王爸爸”这个称呼,不是一句随口的昵称,而是王支伟无数次“以心换心”攒下的信任。担任班主任时,他总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教室黑板角落,反复跟学生说:“再难的事,别忘给我打电话。”他知道,对有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电话,或许就是困境里的“救命绳”。


学生徐天宇(化名)曾一度被厌学情绪裹挟,一心想离家出走打工。焦急的家长找遍了大街小巷,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早已不教孩子的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我知道,虽然您现在不教他了,但只有您能找到他!”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王支伟立刻放下手头的备课资料,凭着对孩子“喜欢躲在老操场树荫下”的了解,一路小跑赶到那里。看到缩在角落的孩子,他没有半句批评,只是蹲下来,递过一瓶水,轻声问:“是不是学习太累了?还是有什么委屈想说说?”从夕阳西下到夜幕降临,他听孩子讲对未来的迷茫,跟孩子聊“读书能给人生多些选择”,一点点化解孩子的抵触。后来,徐天宇重新回到课堂,如今已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开启了人生新征程——这份蜕变,正是“王爸爸”用爱与责任浇灌出的果实。


3.jpg


原来数学课能这么有意思


“枯燥的公式变成逗趣的段子,抽象的定理变成互动的小游戏”,这是学生对王支伟数学课的一致评价。在他眼里,数学从不是“死记硬算”的负担,而是能让孩子眼睛发亮的“宝藏”。


学生赵欣欣(化名)曾对数学“不抵触也不喜欢”,成绩总是徘徊在中游。王支伟没有急着给孩子补知识点,而是先“拉近距离”:赵欣欣答错题涨红了脸时,他笑着说“没关系,老师当年第一次学这个也错了三次”;课后辅导时,他陪着孩子用扑克牌玩“凑10游戏”,教孩子“找规律巧解题”。慢慢地,赵欣欣上课开始主动举手,课后还会追着老师问“下节课学什么”,最后更是在中考中拿下数学满分。


这份“教学魔力”,还被王支伟带到了三都支教的课堂。那时,狄再桃和赵欣欣一样,提起数学就皱眉头。王支伟上课前,会先给孩子们讲个数学相关的小笑话;讲完一道难题,会特意走到狄再桃身边,笑着说“你刚才眼神亮了,是不是有思路了?大胆说出来!”支教结束后,狄再桃在信里写道:“是您让我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同学说我‘开窍了’,可我知道,是您的激情让我爱上了数学。您像冬天的阳光、干旱的雨,给我温暖和希望。”


从瓮安的“赵欣欣们”到三都的“狄再桃们”,王支伟用幽默点燃兴趣,用耐心陪伴成长,让“爱数学”的种子,在两个地方都结出了甜美的果。


4.jpg


5.jpg


5平米的“家”与960元医保


“教育不只是教孩子读书,更要帮孩子扛住生活的难。”这是王支伟常挂在嘴边的话。2022年3月,瓮安九小杨小云(化名)三姊妹的医保费一直没交,电话联系家长无果后,王支伟和班上老师余超、敖小俊决定去家访——这一去,让他们的心揪成了一团。


三个孩子的“家”是楼下夹缝里的一个通道:5平米的小房间,弥漫着霉味,昏暗的灯泡下,一张破旧的床占了大半空间,桌上只有一个电饭煲和一桶猪油,旁边还能听到化粪池“哗啦哗啦”的水声。


“你们怎么单独住在这里?爸爸妈妈呢?”王支伟轻声问。原来,三个孩子多年没见过父母,此前跟着爷爷生活,后来因住处拥挤,被安排单独租住在这里,每天的生活费只有妈妈偶尔微信发的5块、6块钱。


看到这一幕,王支伟立刻掏出手机,联系瓮安县福利院院长,商量帮孩子申请“事实无人抚养”救助;第二天,他又陪着夏光辉校长再去家访,给孩子买新书包,还请孩子们吃了一顿热乎饭;清明假期里,他放弃休息,和同事、家委会成员一起,驱车去孩子户籍地,跟镇政府领导、司法所所长沟通。


最终,镇政府为三个孩子缴纳了960元医保费,申请了低保金,还把他们送到了福利院。当看到孩子们在宽阔的福利院里跑跳,笑着说“这里比原来好太多了”时,王支伟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7.jpg


从教12年,王支伟扎根教育一线,把“教师”二字刻进了骨子里:他是学生困境时的“依靠”,是课堂上的“光”,是生活里的“暖”;他主动支教,让两个班的成绩从全县百名开外跃升至前列;他用默默耕耘,换来“优秀教师”的荣誉。


就像狄再桃在信里写的那样,王支伟像“冬天的阳光、干旱的雨”。他或许记不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但每一个被他温暖过的学生,都不会忘记:曾经有位“王爸爸”,用12年的坚守,把教育的爱,种在了他们心里。

编辑:赵 婧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