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兴春:“我这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
发布日期:2025-09-14 11:29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瞿远恒 浏览量:47
瓮安九中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是学生口中 “妈妈般温暖” 的守护者,是同事眼中 “不知疲倦的赶路人”。从教 10 年,从偏远的珠藏中学到县城的瓮安九中,她始终扎根三尺讲台,以 “爱” 为教育底色,以 “专业” 为教学画笔,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她,就是付兴春。


在 2025 年全县期末素质测评中,付兴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 所带班级生物成绩位列县城学校第二,数学成绩排名第三。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与育人情怀,她本人荣获瓮安县人民政府 “优秀教师” 表彰。这份荣誉,是对她 10 年教育坚守的最好回馈,更是对她教育初心的生动见证。
用“偏爱”温暖每颗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付兴春常挂在嘴边的话,同时也是她的行动指南。班里学生大渭因父母务工疏于陪伴,沉迷游戏且每逢周末便缺席周一课程,成绩一直倒数。付兴春并没有放弃,每天课后与他谈心,耐心分析缺课的危害。为帮他补基础,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把知识点拆成“小台阶”逐个攻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大渭改掉了缺课的毛病,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这样的故事,在她的教学生涯里还有很多。办公桌上的“成长笔记”,是她细心记录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与进步轨迹的见证。下雨天,她骑行的电动车后座总载着没带伞的学生;学生生病缺课,她再忙也会挤时间上门补课。10年来,付老师收到的感谢信堆了厚厚一叠,她却总说:“这些都是我该做的,学生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礼物。”
用“创新”激活课堂,做教学的“钻研者”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奔流不息的活水。”身兼生物、数学两科教学的付兴春,总在琢磨“怎么让课堂‘活’起来”。
教数学时,为了让抽象的几何图形变直观,她亲手带学生用硬纸板做立体模型;为让应用题贴近生活,她把超市打折、水电费计算搬进课堂,还设计“数学闯关游戏”,学生答对题目得“积分”,可兑换当“小老师”的机会。曾经最怕数学的学生说:“上付老师的课,像‘闯关’,一点都不觉得累。”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她设计“分层作业”,基础题帮学困生打牢地基,拓展题让优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她所带班级的数学平均分稳居年级第一。

上生物课时,她从不说答案,而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挖真相”,常带着学生穿梭在校园、实验室,拿着新奇的教具进课堂激发思考。慢慢地,学生也开始自己做实验教具、户外找答案,付兴春也多次获评“初中生物教学能手”“州级骨干教师”等称号。
用“责任”扛起使命,做教育的“追光者”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作为班主任和一级教师,付兴春不仅自己优秀,更乐于带动同事成长。年轻教师向她请教,她手把手指导,甚至经常陪着磨课到深夜,曾共同探讨的生物作业设计获州级“二等奖”;每周组织集体备课,教案、课件毫无保留地分享,先后带动2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县级骨干教师。

作为班主任,她注重“育分”先“育人”。班里有个特别的“班级公约”,每周开一次“感恩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故事。成绩很重要,但教会学生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更重要。
新冠疫情期间,为了不让学生落课,她每天直播上课到深夜,对着屏幕批改作业直到眼睛发酸才肯停下;担心学生居家焦虑,她逐一打电话与学生谈心,还寄出不少手写着鼓励话语的小卡片。学生家长这样说道:“有这样的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10年春华秋实,付兴春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讲台,把最深的爱给了学生。“我这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把学生教好,把教育这件事做扎实。”这朴素的话语,正是一位优秀教师最动人的初心。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