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 · 铭记 | “八·一三”淞沪会战回忆片断

发布日期:2025-09-22 11:04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冉异群 浏览量:71

图片

瓮安是红色革命老区,豪杰壮士摇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推出“瓮安·铭记”栏目,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八·一三”淞沪会战回忆片断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8月9日,日本官兵两人,乘军用汽车向虹桥飞机场猛冲,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从此全国进入抗日战争。

      战前,我们十八军驻防广东韶关的乐昌、南雄一带,我冉异群)虽为十一师六十五团的连长,但调南雄办事处的干部训练班军士队任队长。·事变发生后,训练班结束,返回连队。8月初,十八军奉命北上,火车快到河北正定车站时,又奉命转头南下,8月13日夜到达苏州,下车稍作休息即奉命步行至上海。行至大闻炮声隆隆,漫天通红,只见很多建筑物被摧毁,人畜尸体遍地。这时忽然传令向罗店方向进发,沿途难民扶老携幼,四处奔逃。临近罗店,发现它已被日寇占领,随即奉命攻击。我们六十五团一营担任主攻,迅速击退了敌人,猛追敌于合新乡。但敌人又绕道侧袭占领了罗店,我全营经过数十次轮番猛攻,皆未取胜,只强占了罗店东面春晖小学侧面的一个院落。双方日夜互攻不止,日军虽有飞机大炮助战,但由于我们系国民党基本部队,又曾受陈诚、黄维等将领苦心经营,装备精良,士气旺盛,机智勇敢,从未退却。8月中旬的一天,在激战中,我不幸负伤,但坚持不下火线。战斗越演越烈,我们没有飞机大炮助战,只是以命死拼坚守一条小河的桥头。我抱一挺捷式轻机枪,六个士兵为我准备子弹,另有两挺轻机枪备用。战斗异常紧张,我们竭尽全力阻击敌人向桥头进攻。两夜一天的猛烈激战,士兵滴水未沾,粒饭未进,又渴又饿,只好到小河沟里去喝充满血腥味的污水。入夜战斗又进入高潮,战斗中我又一次负伤,这次伤势很重,昏迷不醒,红十字会救护队把我送往上海英租界麦特赫思脱路丽都舞厅红十字医院,第二天苏醒时,方知受伤入院。

      在医院养伤期间,上海许多爱国团体和爱国人士前来慰问,报社记者也来采访,问我对抗战的感想,我当即写下“为国忘家,奉命忘身”八个大字,第二天报纸以此为题登载了我的事迹。伤势好转后,我要求重返前线,上级却叫我转院休息,我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头,岂容个人谋图苟安,于9月上旬重返罗店前线。临行前,上海租界里许多爱国团体和爱国同胞前来欢送,亦赠送不少衣物和食品等慰问品。入夜,首长用小车送我到团部,见团长朱鼎卿后即到连里。到连队一看,认识的人极少,原来的排长只有一人、班长两人、士兵十余人,其余全是补充的新兵。连的任务仍然是坚守春晖小学侧面的院落,这儿距罗店不过三四百米,前面有条小河,双方隔河对峙,每天天不亮,后方即把早饭送到战壕,天黑后再送晚饭,白天士兵均在工事和掩蔽部里监视敌人。敌人稍微发现我们一点目标,就用大炮、迫击炮和掷弹筒密集攻击。夜间除防敌人偷袭外,还要抓紧时间抢修被敌人炸毁的工事和掩蔽部,无论白天夜间都不能休息。上海地下三尺即有水,士兵两脚长期在水里和泥浆中浸泡,一个多月没有洗脸和更换衣服。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一些爱国团体和爱国同胞经常在夜间冒险到阵地前沿慰问官兵,赠送慰问品,士兵深受鼓舞,同仇敌忾,日夜与日寇作殊死拼搏。9月22日晨,日寇用大炮、飞机向我连猛烈轰炸,下午又以二十多辆战车把我连阵地包围,并开炮轰击,我们用手榴弹、机枪和步枪进行猛烈回击。这次战斗,全连伤亡三分之二以上,激战中,我又一次负伤。不久,负轻伤的士兵把我送到伤兵登记处。自此,离开战场转到安徽宿县二十二陆军医院治疗。

  南京失陷后,我于1938年到徽州找到部队,又开始了部队生活。 (文/冉异群 审校/宋浒 县档案史志馆 )



编辑:商 琴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