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界河镇龙塘村的红薯,甜了日子、鼓了荷包

发布日期:2025-10-15 15:49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王银银 浏览量:65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瓮安县江界河镇龙塘村老山组的山坡上已是一片忙碌。“你看这红薯,个个比拳头还大,去年这坡上还全是杂草嘞!”村民王大姐扒开藤蔓,双手捧起刚挖出的红薯,笑得合不拢嘴。

  就在一年前,这片山坡还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龙塘村山多地少,土地零散,不少坡地常年闲置,村民守着青山却难寻出路。“以前路难走,红薯熟了运不完,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提起过去,村民们连连摇头。

  转机发生在今年3月。村“两委”干部揣着卷尺、扛着锄头,把村里的沟沟坎坎走了个遍,终于在老山组的山坡上发现了“宝贝”——这片闲置荒地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正是种植高淀粉红薯的绝佳之地。

图片

  “要让荒地变宝地!”村党组织书记杜全秀的话掷地有声。村“两委”干部分片包户,上门给村民算经济账、讲发展前景,打消大家“怕失败、没技术”的顾虑。村里顺利低价承包荒地50余亩,开启红薯试点种植。

  说干就干。党员干部带头抡起锄头清理荒草、挥动铁锹翻整土地,镇里的农业技术人员也赶来“把脉支招”,选定优质高淀粉品种“商薯19号”。才两个月时间,这片荒地就变了样——一垄垄土埂整整齐齐,绿油油的薯藤爬满了山坡。

  地里的问题解决了,坑洼的土路又成了新难题。驻村第一书记杨天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路不通,产业就活不了,必须把这条路修起来!”村里多次召集党员群众商议方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2025年7月,修路的号角正式吹响。在村“两委”的带领下,20多个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干群齐心,原本坑洼的土路很快变成了300多米长的水泥产业路。

  如今,农资车能直接开到地里送化肥、送种苗,当天清晨采收的红薯,中午就能送往加工厂。这条蜿蜒的产业路,不仅破解了“运输愁”,更把党组织与群众的期盼紧密连在了一起。

图片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10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正在田间忙碌的李大姐擦着汗,脸上满是笑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杜全秀介绍,这批红薯亩产可达6000斤,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下一步,村里将推出“党员联户”机制,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让更多乡亲通过种红薯过上好日子。

编辑:商 琴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