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涛:十二载扎根乡土 ‘贴心书记’绘就高枧振兴图

发布日期:2025-10-28 15:12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莲子 浏览量:93

  从人口计生专员到村党委书记、主任,从泥泞小路到四通八达的 “幸福路”,从中空茶山到丰产 “致富田”—— 在瓮安县中坪镇高枧村,肖涛用十二年的坚守与实干,将村民的 “急难愁盼” 变成 “满意答卷”,成为当地群众口中最信赖的 “贴心书记”,也为高枧村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民生改善、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

初心坚守:从“计生专员”到“领头雁”,十二载扎根不挪窝

  时间回溯到2013年12月,30岁的肖涛第一次踏进高枧村委会,手里攥着人口计生工作的台账本。彼时的高枧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出行多有不便。为摸清全村 400 多户家庭的情况,肖涛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组间,风雨无阻,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全村摸排。

  “小伙子,要是能把咱门口的泥巴路修修就好了。” 走访养马坪组时,78 岁陈大爷的这句话,被肖涛郑重地写在工作日记的第一页。这一记,便是九年。从人口计生专员到村副主任,再到 2021 年 10 月当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涛的工作日记换了一本又一本,里面记满了村民的 “心头事”:谁家孩子上学有困难、哪块农田缺灌溉、哪条沟渠需要清淤……“肖书记的本子比咱自家账本还细!” 村民们的评价,道出了对他的信任。

  2022 年村级换届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肖涛捧着厚厚的工作日记动情地说:“我在高枧村待了九年,这里的每棵树、每口井都熟,往后的每一年我还守在这儿,和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台下掌声雷动,老党员兰荣高当场感慨:“有你在,我们放心!”

基建攻坚:从“泥巴路”到“幸福路”,双脚跑出“通达网”

  “以前去高枧街上卖菜,一到下雨,三轮车陷在泥里半天挪不动,等赶到集市,人都散了一半,心也凉了一半。” 说起过去的出行难,高枧村天安组村民刘大爷至今记忆犹新。而这一困境,在 2023 年秋天迎来了改变 —— 肖涛四处奔走数月,跑遍相关部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不懈努力与多方协作下,全长 4.5 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项目顺利落地,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看着崭新的水泥路,刘大爷眼眶泛红,连声道谢。

  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2022 年 5 月,得知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肖涛每天往返于镇村之间,积极与上级沟通对接,成功为村里争取到项目。施工期间,他每天天不亮就赶到现场,紧盯工程质量:从铺水泥到修排洪沟,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皮肤被晒得脱了皮也毫不在意。“肖书记比自家盖房子还上心!有次暴雨冲了施工材料,他带头跳进泥水里搬,浑身湿透了也没喊累。” 施工队队长张师傅回忆道。当年年底,20 余公里田间道路完成硬化,3 公里排洪沟实现通水,曾经 “靠天收” 的农田,变成了 “旱能灌、涝能排” 的丰产田,为村民增收筑牢了基础。

  2024 年春天,肖涛又将目光投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出行问题。养马坪、牛坡等四个组的道路坑洼不平,严重影响村民生活。他多次与镇领导沟通协调,精准对接少数民族发展需求,最终成功申请到 100 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道路修缮。修路当天,82 岁的陈大爷拄着拐杖来到现场,看着家门口逐渐成型的水泥路,笑着说:“这心里面啊,安逸得很!” 如今,高枧村的道路纵横交错,不仅连起了家家户户,更连起了村民的 “致富希望”。

民生服务:从“急难愁盼”到“暖心小事”,事事办到心坎上

  “肖书记,组里的饮水池漏了,这可咋整?”2023 年冬天,养马坪组村民赵大妈急得直哭。得知消息后,肖涛当天就带着工具赶到现场查看,发现是水池裂缝导致漏水。他立刻联系帮扶单位瓮安县税务局,很快争取到 5000 元修复经费,仅用三天就完成了水池修缮。“打开水龙头看见清水流出来,我心里比啥都甜!” 赵大妈拉着肖涛的手,激动地说。

  在肖涛看来,民生无小事,哪怕是 “鸡毛蒜皮” 的小事,也要办得贴心。水杨林组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他主动与驻村第一书记沟通,用驻村工作经费购置水管、水表,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每月组织放映公益电影,还开展 “清洁家庭” 评选并给予物资奖励,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肖书记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周到!” 这是村民们对他最真挚的评价。

富民实践:从“空茶山”到“致富田”,双手托起“增收梦”

  “以前家里的茶山没人承包看管,现在不仅能拿租金,我在这儿打工每个月还能挣 3000 多块!”2024 年秋天,在高枧村 358 亩茶山里,村民李大姐一边忙着采茶,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这片让村民实现增收的茶山,正是肖涛为高枧村蹚出的 “致富路”。

  2023 年下半年,肖涛发现村里不少农户的茶山因合同即将到期,面临无人管护、可能荒废的困境,心里十分着急。他第一时间与镇级部门协商,同时向县委组织部申请到 70 万元资金,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流转茶山并负责经营,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确保茶山有好收成,他还专门邀请茶叶技术员进村,手把手教村民茶山管护、采茶技巧。如今,这片茶山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 7 万余元,带动 20 余户农户实现就近就业。

  除了盘活茶山,肖涛还积极探索多元增收路径:将废弃的天安小学、高枧公社、村委会旧址对外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3 万元;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 120 亩,有效解决村民用地难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 3 个规模化养殖场,带动 50 余人就业。

  十二年风雨兼程,十二年初心不改。肖涛将青春与汗水洒在高枧村的土地上,换来了如今的喜人变化:道路通了、水质清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在这位 “贴心书记” 的带领下,高枧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朝着更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


编辑:钟明超 一审:李峤橦 二审:李永春 终审:王成义 顾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说明:

1.来源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均为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的原创内容;未经中心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发行、建立镜像或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2.凡注明“来源: XXXXX (非瓮安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此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单位所有。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新闻